“十二五”课题《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子方案
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
昆山市巴城镇凤栖园幼儿园小班课题组 2014.3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学习型社会,世界教育潮流业趋向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信息为主要生产动力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人们对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与要求。于是,人们对孩子智力和特长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生存所需最基本的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学会生活”作为切入口。让孩子以“我自己做得多棒”为中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如穿脱衣服、叠衣服、穿鞋子、掐纽扣、大小便自理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环境物品的能力,如摆椅子、收玩具、整理鞋架等。这些生活化的动手操作能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幼儿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小班幼儿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既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大保护神,又有叔伯姑舅等大人的精心呵护。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大人们如群星烘月。长辈们对他们百依百顺,生怕捧在手里散了,含在嘴里化了,被“圈养”起来,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生活,幼儿不用动手,大人包揽一切。加之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对小班幼儿的活动层层设防,处处限制,导致现在的部分幼儿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鉴于上述因素,小班年级组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把“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作为本年级的研究课题,意在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纲要中的有关条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幼儿园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同时,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客体材料,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2、我国教育家相关理论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还提出“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今后竞争的成败。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种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做事来活动发展。
张麟先生说过:“ 要交一个孩子学会动手,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揭示了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3、国外教育家的相关理论
教育家洛克强调,儿童学习中的两个习惯:热爱求知,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这说明了让孩子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这些话告诉我们,在幼儿探索活动中,除了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使幼儿意识到喜欢自己的小手,愿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感受做事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如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生活活动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匮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他们需要成人悉心地照顾,更需要成人反复地指导帮助、训练培养,才能独立自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2、幼儿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意为“自己动手做”。是指人生命幼儿园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劳动能力,也就是指人的双手从事或驾驭某种事物的能力,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本领。幼儿的动手能力一般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中使用学具的学习劳动能力和游戏幼儿园活动中构建、制作和操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培养小班幼儿动手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等,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自主做中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1、能适应集体生活,情绪稳定,会使用礼貌用语,尊敬老师、长辈,与同伴友好交往、相处,愿意分享。
2、有基本的卫生习惯,如能做到餐前洗手、餐后擦嘴与漱口,自己独立入厕等。
3、能正确使用小勺,接受多样的食品,知道各种食物都有营养,不挑食,乐于主动进餐。
4、喜欢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规则,愿意服从相关要求。
5、愿意尝试操作,在摆弄中感知和发现物体的各种特征,并与同伴交流、讨论;能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绘画创作和手工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将动手能力的研究贯穿于生活活动,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去,教师积极为幼儿提供具有探究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既能动手操作,又能动脑思维;在生活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动手能力进行训练。
1、就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的研究。
2、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研究。
3、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研究。
4、养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研究。
六、课题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巴城镇凤栖园幼儿园全体小班幼儿。
2、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即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机会和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2)文献研究法:借助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3)案例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将实际的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研究的过程。
4)比较研究法:实验前与实验后进行对比,寻找异同,比较分析。
5)调查研究法:即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简介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学习积累,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取得的成就加以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始终面对全体小班幼儿。
2、主体性原则: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遵循其人格、需要、情感,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制定方案阶段(2013.2---2013.11)
(1)申报课题,围绕研究目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举行开题论证会,修正研究方案。
(3)收集课题相关资料,组织小班年级组教师培训学习。
2、组织实施,深入研究阶段(2013.12---2014.8)
(1)根据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班级子课题方案,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定期组织研究交流、阶段成果汇报和观摩活动,认真撰写中期成果汇报。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4)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积累研究成果。
3、总结提高,效果测定阶段(2014.9---2015.12)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年级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
(2)收集整理研究论文,编辑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
(3)开展课题实验课,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成立研究小组,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课题研究进展,分工明确,共同协作,及时做好各阶段的成果实验报告。
2、理论保障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和科研理论的学习,积极开辟多渠道的学习、培训途径,分别以年级组、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小班年级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此外我们还将采用外出培训、专业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样形式,汲取先进的经验,为已所用,逐步提高实验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并鼓励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科研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理论指导
昆山市教科室、石牌中心校教科室、凤栖园幼儿园教科研室及全体相关人员。
2、、子课题组人员:
组长:邱佳红
副组长:姚志娟
组员:小班年级组全体教师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成果报告
2、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十二、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3.《学前教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