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2016/06/29 12:00

《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渗透策略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民俗文化具有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提升幼儿知识素养、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形成健康生态观和养成文明习惯等功能。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渊博,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节日民俗文化,如:春节的拜年、包饺子、剪窗花、贴年画;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舞龙舞狮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但是这些教育资源往往不被家长、学校重视,教师也缺乏搜集、开发民俗文化的意识,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课程,同时缺乏实施教育的策略,从而丢失了很好的教育机会。基于以上原因,我园以幼儿为研究对象,尝试把传统的节日民俗教育引进我们的园本课程,引导幼儿通过各种节日民俗活动,来了解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使孩子个性得到陶冶,传统得到延续。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节日民俗文化,是指节日中的民俗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本课题重点研究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几个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教育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家长对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问题。

2.节日民俗文化的教育内容较空洞、形式较单一的问题。

3.教师对节日民俗文化教育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内涵的认识,即节日民俗文化教育内容到底是什么?

2.幼儿园、社区、家长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的现状研究

3.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渗透策略。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风土人情,了解有关知识,并分析幼儿对相关节日习俗的认识情况,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五、读书计划

1.2013年9月阅读《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倪蓉主编,出版时间:2008.4,完成读书心得一篇。

2.2013年10月阅读《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作者:严敬群,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1-1,完成读书心得一篇。

3.2013年10月-11月阅读:《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作者:张卫;《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设计》秋季篇.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小公主&小王子编绘;

《学前教育》2013年03月。完成读书心得一篇。

4.2013年10月-12月结合教育实际完成两篇教育案例或随笔等材料。

5.2014年1-2月,利用寒假阅读《娃娃玩民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完成读书心得一篇。

6.2014年3月-5月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资料,每天一小时,完成读书笔记一篇。同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完成教育案例、随笔等两篇。

六、具体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6——2013.8)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内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9——2014.5)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读书笔记、案例分析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5——2014.8)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