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幼儿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民间儿童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儿童中流行和代代相传的游戏活动。民间儿童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幼儿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同时,民间游戏的历史性与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在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尊重本地文化特点,让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兴趣也有能力参与到其中来。 民间儿童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曾经给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带来欢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更多生活在卡通、电脑游戏及现代玩具里,民间游戏正逐步远离幼儿的生活,他们不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那些古老的游戏,民间儿童游戏的传承迫在眉睫。因此,我们从所在的地域出发,结合本园文化,依托主题教学,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探求、整理具有本地区民间特色的游戏内容,合理、有效地整合到主题教学当中,指导幼儿轻松、有趣地参与游戏,达到传承民间文化,提高幼儿活动游戏化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远在荷马时代,斯巴达儿童就有了滚圈、木马、秋千等玩具,人们利用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技能教育。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专门为0——6岁的婴幼儿收集了一系列的“游戏清单”,找出了一些简单、传统但十分有益的游戏: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蝌蚪、做纸面具、建沙堡、爬树、挖地洞、用手和脚画画、过家家、描脸蛋、堆雪人、做泥塑、耍棍子、玩军事进攻游戏等,这些游戏大部分也是流传在英国民间的传统游戏。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两个层面:有关于幼儿民间游戏内容的整理与运用,但大部分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或分类特殊,不便运用到主题教学中去;有综述性的对游戏民间游戏的探讨,但未见幼儿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形式、途径、方法的策略研究。 (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针对幼儿民间游戏的地方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等特点,对散落的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创新、改编等活动,整合到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去,并在实践中探讨开展民间游戏形式、途径、方法的策略研究。同时注重积累典型的方案和案例,形成可借鉴的操作性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有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字知识的获得,有助于幼儿韵律感和节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游戏是幼儿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民间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能。在游戏中,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民间游戏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难以忘怀且津津乐道,在家庭里,家长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孩子亲密地交流;在社区中,好玩的游戏把大人和小孩自然地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地玩乐。这对于现代的独生子女,他们获得的将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 (二)理论价值 民间游戏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幼儿园游戏及课程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有效丰富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内容,实现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的整合,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之处 把幼儿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主题教学相结合,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地开展幼儿民间游戏,探求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民间游戏形式、方法与策略。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民间游戏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它来自民间、来自大众、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是由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因此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 2.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收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研究操作性强。 3.主题活动为民间游戏创设了特定的背景,而民间游戏为主题延伸、拓展与整合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的主导课程,它围绕一个主题,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借助于环境教育多方面的资源,共同探索求知。主题活动为幼儿整合、重组、再现日常知识经验创设了特定的背景,为主题延伸、拓展与整合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 六、支撑性理论 皮亚杰说:“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需要若干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因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民间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能。在游戏中,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 七、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民间游戏的挖掘和应用,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民间游戏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和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主题背景下,适合幼儿活动的民间游戏。 2.不同年龄段适合的民间游戏。 3.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民间游戏。 八、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思路 1.向家长收集民间游戏内容。 2.整理、分析、筛选适合幼儿游戏的内容。 3.对部分民间游戏进行适当的改进,融入主题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更感兴趣。 4.开展实践研究,组织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探讨更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 5.分析、整理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汇总。 (二)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良教育现状的目的。 2.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指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研究。 3.采用调查、测查法了解同龄幼儿前后差异。 4.个案法。通过个案法从侧面了解活动开展的效果。 九、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 1.对民间游戏在社会上流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向家长、教师征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 3.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分工。 4.课题组教师查阅资料,找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制定出教育主题、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9——2014.6 1.制订实施计划。 2.各班记录活动效果,过程评价。 3.课题组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4.撰写有关教学教案、论文。 5.现场游戏活动观摩。 6.活动期间开展亲子民间运动会。 7.阶段性总结及材料收集。 (三)总结阶段:2015.5——2015.6 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成果展示会。 3.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交流。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 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主动提供帮助;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时间保证 活动每天开展进行,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三)条件保证 我园各类硬件、软件都能满足活动开展要求,活动材料收集以教师、幼儿共同收集为主,来源便利,有所保证。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一)民间游戏活动设计与方案集。 (二)成果论文。 (三)活动中各类照片影像资料。 |
|